3+2

汕头老市区行业一条街--行街

dongdandd:

行街:汕头埠最早的富人街

行街,在小公园南侧国平路老怡茂饮食店南侧的一条巷,东西走向。

我第一次“读”行街,那时,行街两侧有好几个代人写信的摊档,街口的摊档,挂着“王直臣写字”的招牌。王直臣是位须发如雪,长须垂胸的老者,当时我祖父74岁了,他说他比我祖父还长六七岁。祖父那天又带我到王直臣老人处聊天。

两个老人在闲聊时,我独自跑到比邻的打锡街、打石街玩。回到王老先生的摊档前,我望着街内一列的写信摊档,又望着近处“行街”的门牌,问祖父:“隔壁街巷有人打锡的叫‘打锡街’,有人打石的叫‘打石街’,这条街这么多写信的,为何不叫‘写信街’呢?”祖父和王老先生哈哈大笑。王老先生笑着告诉我:“这条街以前都是行铺,所以叫行街。它是汕头埠最早的富人街。”

 

 

后来,我又听“正宗”的汕头原住民徐伟俊先生说,未有汕头埠,先有行街。

清政府宣布汕头开埠之前,行街一带的商铺已颇具规模。汕头开埠后,汕头商业中心转移至镇邦街、安平路等处,行街的繁华不再。

近日,我再到行街看看,有的老洋楼,已属危房封闭,其气派依然震撼人心。我又查了1946年的汕头市电话号码簿,行街竟然没有一个电话。这很能说明行街早旺早衰的问题。据悉,上世纪三四十年代,行街已“沦落”为裁缝等行业的作坊,其中最闻名的是“马增太裁缝店”。解放初,马增太不知出了什么事,社会上流传着关于他的顺口溜:“马增太,面癞癞,偷工减料免交代。”(癞癞,此处潮音读nai3nai3,义为“厚着脸皮”)

本世纪的一天,我在一个偶然的场合认识了马增太的一个儿子,我称他马兄。我向马兄问起几十年前那首顺口溜的事,他也说不清原因,只是打趣地背诵那首顺口溜,然后说:“当年这首顺口溜为行街增添景观呢。”

 

 

评论(1)

热度(3)